而此时此刻,眼前的这十几个孩童和少年,无疑就是匈奴下一代的引领者。
他们的行为举止将会对整个匈奴族群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他们能够以身作则,那么将匈奴彻底从历史长河中抹去,将会变得事半功倍。
正因如此,李渊对这第一批的质子格外重视。
他计划采用沙皇俄国的方式,持续不断地通过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向广袤的草原扩散。
倘若这种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便可以依此类推,将其应用于羌人、乌桓人以及鲜卑人身上。
因此,这第一批的匈奴少年,实际上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试验场。
他们的表现和反应,将为李渊未来的民族政策奠定一个成功的范例。
当这些匈奴的孩童与少年们第一眼看到那些简陋的屋舍时,他们的眼中不约而同地闪过一丝不情愿。
这些孩子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都是匈奴各部首领贵族的后代。
尽管南匈奴相对来说比较贫穷,但那也只是相对于匈奴普通百姓而言。
对于那些扎根在河套平原上的南匈奴首领和贵族们来说,他们的生活依然是相当奢侈的。
大汉这边拥有的东西,南匈奴基本上也都有,只不过价格稍微贵一些罢了。
然而,对于这些首领和贵族来说,钱财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加上大汉的天子喜欢时不时地赏赐给匈奴各部首领一些财物,所以,大汉这边有的东西,南匈奴这边基本上也都能见到。
可是,如今这些孩子却一下子从原本富裕的生活跌落到了需要自给自足的日子。
尤其是他们都还是半大的少年,年纪大多在十一二岁左右。
这样的生活转变,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原本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现在却要面对陌生的环境、严格的纪律和繁重的学业。
这样的生活,让这群孩子如何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呢?
然而,在来这里之前,他们的父母就已经再三叮嘱过他们了。
所以,即使孩子们心中有再多的不满和不情愿,也找不到地方去发泄。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突然响起。
钟明心中一动,转身看去。
只见一群学子簇拥着几位夫子,以及为首的院长缓缓走来。
而这位晋阳学院的院长,竟然就是当初被俘虏的河北名士沮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