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东掠战略(中)(2 / 2)

要知道,当初卢植攻打张角三兄弟的百万黄巾军,也不过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已。

那么,为何攻打一个由黄巾军残部组成的黑山军,却会如此艰难呢?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太行山的险峻地势。

这座山脉地势崎岖,易守难攻,为黑山军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这使得他们能够凭借地利之便,顽强抵抗,令卢植的进攻屡屡受挫。

李渊自然不会愚蠢到派遣大军去与张燕玩那种毫无意义的抓猫猫游戏。

毕竟,这样做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既然张燕不肯主动前来拜见他这位大贤良师,那么李渊觉得自己主动派遣使者去见黑山军总应该不成问题吧?

毕竟,他毕竟是黄巾军的天策上将,太平道的大贤良师!

而且,在这个时代,道士可是代表着知识分子,他们在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尤其是太平道当中的道士。

张燕手底下的那些所谓文士,实际上本质上就是道士。

毕竟正统文士,又有谁会愿意跟随张燕这样一个躲在山沟里的贼寇呢?

即使张燕已经被大汉任命为平难中郎将,但在那些高傲的正统文士眼中,他依然不过是个不入流的角色罢了。

连李渊都不被那些正统文士正眼相待,更何况是张燕呢?

要想有效地对付黑山军,可以借鉴之前对付白波军的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要设法拉拢张燕手下的文士以及那些内心倾向于李渊的底层将领。

通过这些人,可以获得重要的情报和引导,甚至是带路党,促使他们主动投降。

毕竟,李渊都已经如此主动地发出招揽,这些人又怎么会轻易拒绝呢?

此外,在太平道的影响力尚未完全消退前,必须迅速行动,派遣军中那些已经投靠自己的太平道符祝,去主动与黑山军中有意投靠李渊的人取得联系。

由于这些符祝都来自同一个圈子,彼此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很多人都是张角传道时的门生。

所谓传道,实际上就是传授学问,所以这些符祝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大多都是同门师兄弟。

有了他们的介入,李渊的计划基本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一旦张燕手下的文士全部转投李渊麾下,那么仅凭张燕和他的那些亲信,又怎能支撑起庞大的百万黑山军的摊子?

可以说,李渊的这一举动,相当于直接抽空了张燕的根基,让他的黑山军陷入无人可用的困境。

计划完黑山军。

那么接下来就是该出动多少军队了。

左路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左路军不仅需要攻占常山,还要应对黑山军张燕有可能的威胁,毕竟他好歹也是大汉册封的平难中郎将,说不准脑子就是一抽,与大汉联合起来对付他。

同时还要严密防范来自幽州的汉军。

因此为了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兵力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