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先南后东(2 / 2)

权衡利弊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垂首道:“臣无异议!”

说罢,他默默地闭上了双眼,仿佛这样就能将内心的波澜掩盖过去。

其实在阎忠听到众多官员替他求情后,也感觉到了刚刚自己的不妥,有些冲动了。

在情绪的激荡下,一时失去了分寸。

此刻冷静下来,他才惊觉自己刚才的行为确实过于偏激。

阎忠心中暗自叹息,他何尝不明白并州目前的困境呢?

仅凭自身的力量,要维持并州的钱粮供应,实在是难如登天。

无奈之下,也只能向外掠夺,以解燃眉之急。

想到此处,阎忠不禁感到一阵黯然神伤。

其实,阎忠内心深处是怀揣着远大抱负的,他渴望能够在这天下中一展身手,成就一番功名。

只可惜,现实的种种无奈却让他屡屡碰壁,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阎忠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大半辈子都碌碌无为。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他遇到李渊时开始转动,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

阎忠渴望在这位大将军身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向那些曾经轻视他的关东世家证明,关西士人绝非等闲之辈。

自从投身李渊麾下,阎忠便全心全意地辅佐他。

他坚信,凭借并州的山河之险,定能抵挡住汉军的进攻。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并州不仅土地贫瘠,而且关隘众多,需要大量兵力分守各处。

若有一处关隘被攻破,其余关隘便形同虚设。

更糟糕的是,大汉占据着司隶和河北,将并州半包围起来。

这意味着汉军可以从河北或司隶的任何一处发动攻击,直捣并州。

为了防止汉军偷袭太行山一侧的关隘,并州不得不派遣大量守军驻守这些关隘。

如此一来,并州所面临的军事压力骤然剧增,其程度之大,已经超出了并州这片贫瘠土地所能承受的范围。

事实上,如果李渊不耗费大量的钱粮来维持边郡的防御,仅仅依靠河东、上党、太原和雁门这四个郡的力量,完全有能力守住并州。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李渊的雄心壮志并非这四个郡所能支撑。

如今摆在众人面前的钱粮问题,无疑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而这所有的责任,实际上都应该归咎于李渊一人。

但是,阎忠并不会这样去看待问题。

作为李渊的谋主,他本应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周全。

即使李渊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那也说明他这个谋主没有事先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因此,阎忠绝不会将过错推卸到李渊身上,而是会毫不犹豫地将全部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