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关中虚实(下)(2 / 2)

毕竟,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几乎不可能指望那些世家豪强会主动投靠他。

只要大汉的招牌还没有倒下,这些世家豪强就绝对不会明目张胆地支持李渊。

这一点,从并州的情况便可略见一斑。

在并州,为李渊效力的大多是世家的旁氏子弟或者豪强子弟,而世家的嫡系成员早就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在此之前,阎忠曾有过传闻,说他有意撮合王氏之女与李渊联姻。

这个消息却让王氏惊恐万分,王氏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嫡女秘密送出了并州,并连同那些嫡系子弟一同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时的李渊尚未组建义儿军,对于世家的态度也只是将他们困在晋阳,使其远离地方。

因此,对他们的监视并不是很严密。

从这一事件中,不难看出世家对李渊的真实看法——他们根本就瞧不起李渊。

尽管关中局势岌岌可危,凉州叛军虎视眈眈,但如果让关中的世家豪强在凉州叛军和并州军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宁愿选择让凉州叛军来统治关中,也绝对不会接受并州军的统治。

这充分显示了李渊在关中地区的不得人心。

如今的关中只剩下了世家与豪强还有一些城内的百姓。

城外的田地除了世家豪强的外,基本上都荒芜了。

可以说,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没有站在李渊这一边。

所以,即使是在三四个月前,当李渊得知了大汉的内部消息时,进攻关中,无异于陷入泥潭。

代价实在太大了,不仅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而且还会遭遇粮草不济的困境。

即使汉军实力弱小,不堪一击,关中世家也不持反对意见,并且真的能够成功攻占关中地区。

即便如此,李渊仍然需要面对来自凉州的十万叛军的威胁,以及从洛阳抽调而来的汉军。

这无疑是一项极具风险的行动,实在太过冒险。

在这种情况下,稳扎稳打才是明智之举,而不是轻易冒险。

因此,即使他真的了解到汉军的实际情况,他也绝不会选择进攻关中。

九月底,再过一天便是十月。

此时,汹涌澎湃的洪水终于逐渐平息下来。

这场洪水给河东南部带来的破坏却是毁灭性的,数百万亩肥沃的良田在洪水中被摧毁得面目全非。

面对汉军的按兵不动,李渊意识到不能再继续在玉壁城坐以待毙了。

李渊在长修县召集在河东的各级官吏,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阎忠、黄都等重要人物也都在河东负责主持大局,他们纷纷响应李渊的召唤,齐聚一堂。

在宽敞的大堂内,李渊凝视着麾下这些因为赈灾和调拨钱粮而忙碌了三四个月的官员们。

他注意到他们脸上的疲惫,这些疲惫虽然可能有部分是装出来的,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李渊都一一铭记在心。

相比之下,大汉那边对这场灾祸几乎毫无作为,河洛地区在短短三四个月内,有数十万百姓失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