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二章 沈迅(1 / 2)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3612 字 1个月前

当然了,在十一月十一日的这次议事会上,杨振也仔细询问了金海镇生产与储备的情况。

与王守堂的回答不一样,潘文茂的回答令杨振感到十分满意。

虽然金海镇自身硫磺与硝石的供应,仍然不够充足。

但是之前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大员评议会交付的硫磺,保证了近几个月来金海镇的生产持续不停。

而前不久先於杨振等人归来的大船队,又带回了大批渡海东征倭奴国所获得的海量物资,其中就有极大数量的上好硫磺与硝石。

有了这批缴获或者勒索来的硫磺与硝石等物资,再加上後续荷兰人以及德川幕府履约交付的此类物资,至少在未来一年两年内,金海镇的生产都将不再是问题了。

对此,杨振自然非常高兴。

但是,令杨振最感满意的一件事,还是潘文茂向他报告了将圆柱型爆破筒改造成尖头圆柱型开花弹,然後用於重型红夷大Pa0取得的新进展。

这个事情,杨振以前就交办过,只是以前重型红夷大Pa0对金海镇上下来说非常贵重,数量也不多,不敢轻易拿来试验。

另外厂之前在开花弹的制作方面,也刚刚起步,方方面面的技术也不成熟,信心也不足。

所以,虽然杨振早知道火Pa0的发展方向,而且每次到枪Pa0厂、厂查看情况的时候,都会提点他们一番,可是杨振自己的信心,却没法直接传递给潘文茂及其手下的工匠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尝试制作爆炸弹这种东西,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极大的危险X,一不小心就要Si人,绝对是人命关天的事情。

所以,两年多来,杨振虽然常常提到这件事,可是并没有给厂限定时间完成制作和试验任务。

而且杨振也知道,匠人的培养,以及技术的积累,都是点点滴滴形成的,他就是想拔苗助长,想跨越式发展,没有一定的积累也做不到。

好在冲天Pa0所用开花弹的步入正轨,以及圆柱型、长筒状爆破筒的出现,及其在掷弹兵队伍中的广泛使用,让杨振看到了曙光。

就在七月初杨振临行前,他在召见潘文茂,向他交办各种注意事项的时候,再次提出了利用已经成熟的爆破筒制作技术,尝试制作能够用於红夷重Pa0的尖头圆柱型开花弹的设想。

如今终於有了好消息。

潘文茂已经找了杨珅,让Pa0兵团营挑选出来的老Pa0手们反覆试验过了。

而他们最後定下来的规制,是整个弹T通长二尺一寸,最大直径三寸半,弹身全重十二斤三两,低於原来红夷重Pa0所用实心圆铁弹的重量。

至於威力麽,杨振还没有亲见,但是从潘文茂等人的描述来看,可能多少有些差强人意了,至少并未完全如同杨振的预期。

但是说到S程,亲自参与试验的潘文茂等人在杨振面前表现的十分有信心,直说S程b原来红夷重Pa0使用铁质实心弹丸的有效S程要远,在平原旷野直S最大S程,能打三里多地。

明制三里多地,换算成杨振更习惯的长度单位,合计约在一千七百米到两千米之间,至少也当在一千七百米之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於这个S程数据,杨振略想了想,也就想明白了。

因为对使用实心弹的重Pa0来说,他的最大S程,并非其有效S程,其有效S程甚至会远远小於其最大S程。

b如红夷重Pa0,它使用实心弹的目的,在於利用实心弹在发S後的强大冲击力,撞击城墙或者障碍物,达到摧毁Pa0击目标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当其动能耗尽,或者说抵达强弩之末的时候,其落点虽然是最大S程,但它造成的冲击力已经不在其有效S程内了。

可是类似的情况若是应用了开花弹,那结果可就不同了。

开花弹的落点有多远,它的有效S程就有多远,也就是说对开花弹来说,最大S程,就是其有效S程。

杨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後,也就没再纠结於尖头圆柱型开花弹应用於红夷重Pa0的S程问题了。

因为无论如何,这个S程在眼下都足够用了。

他眼下需要的,只是一款能够压制清虏天佑助威大将军重Pa0的重Pa0。

只要其S程,能够全面覆盖天佑助威大将军重Pa0的S程,就足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剩下的,就是解决其威力问题。

与此相应的是,从潘文茂等人的描述中,杨振大概也知道制约这款新型开花弹威力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其中的关键问题,其实就是弹壳自重与装药量之间的b重问题。

要想爆炸威力足,那就得薄皮大馅,装药量足够大,才是王道。

但是薄皮大馅也有薄皮大馅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炸膛。

红夷重Pa0的膛压是很高的,膛压高,膛内的温度就高,Pa0口焰就b较猛烈,这个时候弹壳薄、装药量大的开花弹,就很可能在推送出Pa0口之前提前开花。

但如果弹壳过厚,装药量较少,安全倒是安全了,可是被送达目的地後爆炸效果有限,也起不到应有的杀伤作用。

说白了,这就是在自身安全和杀伤敌人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而这个平衡点的寻找,则需要更多规格以及更多频次的试验。

也因此,在接见结束之际,杨振除了安排厂为抬枪队量身定制之外,剩下的就是叮嘱潘文茂进一步安排人手,继续试验更多装药规格的用於红夷重Pa0的开花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杨振也没有忘了同时叮嘱他,要尽快招募训练新的人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的生产与储备进程。

对於枪Pa0这些东西,杨振只怕储备不够,而且永远也不会嫌多。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小范围动员令,虽然後续没有再扩大知情的范围,以致金海镇辖内的各路将领以及杨振兼领的登莱镇各路将领,都没收到消息,但是当日与会的各个关键人物,在会後第二天就立刻投入到了全力以赴的战备工作之中。

对杨振来说,金海镇以及登莱镇各路的全面动员,要在谋定而後动的时候开始。

最好的时间点,当是在京师朝廷的旨意下达之後,自己顺势奉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