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四章 交易(2 / 2)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3670 字 1个月前

杨振到来的时候,椒岛之上已经有了一个来自登莱地区的金海镇移民屯,在此落脚垦荒了。

这个情况,真的是令杨振又惊又喜。

事实上,从瀛洲岛一路往北航行的途中,杨振一行人,已经不止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了。

特别是在过了江华湾外海以後,很多个杨振以前航行经过之时还是无人荒岛的岛屿,不知在什麽时候,竟然已经有了金海镇的移民屯。

b如瓮津半岛西南海上的大青岛、白翎岛,全都不知道在什麽时候有了金海镇的移民屯。

特别是在面积相对较大的白翎岛上,更是出现了三个来此落脚垦荒的山东移民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一个岛上三个屯的名字,全叫山东屯,位於岛西的叫前山东屯,位於岛东的叫後山东屯,位於岛南海湾附近的叫南山东屯。

这个情景,让杨振恍惚之间,彷佛回到了几百年後的大东北,那时的东北,遍地都是山东屯。

但是即便如此,杨振还是没有料到,在大同江口的椒岛之上,在这个对於平壤的海防至关重要的岛屿之上,竟然也有了自己金海镇的移民屯。

华夏人顽强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对於土地的近乎偏执的渴望,令杨振内心一次次感慨不已。

只要自己给他们创造了泛海拓垦的条件,剩下的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根本不需要自己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一日,杨振在抵达椒岛的当日,即派了一条巡哨船进入大同江,向平壤方面通报了自己到来的消息。

并跟坐镇平壤府城的和宁国北方二道兵马都元帅沈器远约定了见面的地点与时间。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中午,杨振按照约定带着瀛洲号以及张国淦率领的数百火枪手,抵达大同江口内的南浦卧牛岛,与沈器远见了面。

时隔经年,除了形容憔悴之外,沈器远的长相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不过,杨振看着剃发易服後留着金钱鼠尾穿着长袍马褂的沈器远,总有些时空错乱的感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尤其是当他亲耳从沈器远的口中听闻汉yAn城的李倧及其小朝廷,几乎等於是抛弃了北方二道以及沈器远所率兵马之後,更是有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

这个世界,真的变了。

最起码高丽半岛的形势与格局,已经跟原时空极不相同了。

“都督,沈某希望都督能够尽快起兵北伐!”

沈器远在向杨振描述了自身处境,大倒了一番苦水之後,突然间神sE决然地抛出这样一个话题。

“起兵北伐?”

“正是!只要都督起兵北伐清虏,沈某必定起兵响应,率部甘为都督马前卒!”

“嗯。”

面对沈器远突然间情绪激昂的说辞,杨振嗯了一声,定定看着他,最後点了点头,但是沉Y片刻,很快就又说道:

“北伐是肯定要北伐的,但是北伐清虏,毕竟不是小事,恐怕还要从长计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振当然有心北伐,可是瘦Si的骆驼b马大,清虏虽然屡经削弱,实力仍然不容小觑,不是轻易能够消灭的。

如果要北伐,那也一定要联络辽西方面的军队东西并进才行。

至少也要让辽西洪承畴和祖大寿的兵马,替自己牵制住起码三成到五成的清虏八旗兵马才行。

再者说了,对杨振来说,此时已经入冬,天时地利不在自己这边,他是绝对不会选择在这个季节对清虏发起北伐的。

真要北伐,最快也要到来年春夏之交的时候进行。

“北伐清虏确是大事,都督若要从长计议,还请都督赠予沈某所部一批粮草,或者令金海镇与沈某所部开通互市,互通有无!”

杨振说要从长计议的话音刚落,先前吴惟恭在瀛洲岛向杨振提起的那个话题,突然间又从沈器远的嘴里蹦了出来。

不过,杨振早就防着他这一招了,早知道所说的配合北伐之言,可能就是要求供应粮草的藉口。

这时,只见沈器远要求杨振供应粮草以及开通互市的说辞一说出来,侍立在杨振身侧的张国淦突然脸sE一变,瓮声瓮气说道:

“哼,咱们金海镇的钱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金海镇的弟兄们一刀一枪,拿命挣来的,沈先生岂能说要就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呵呵,沈先生,张副将话糙理不糙,虽然往近了说,沈先生也是我们杨都督的岳丈,可是钱粮物资我们也缺,沈先生要粮要物,总要拿东西来换才行啊!”

同样跟在杨振身边的郭小武见状,连忙出声做起了“和事老”。

不过,他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暗示沈器远,金海镇不会白向平壌方面提供钱粮物资。

当然了,郭小武赶在这样的场合开口说话,自然是杨振早就交代好了的,要不然,这里根本没他说话的份儿。

沈器远见杨振这个正主没发话,可侍立在杨振两侧如同哼哈二将的张国淦、郭小武立刻表达了反对意见,当下脸sE也是变幻不定。

只是他现在的情况的确艰难,没有杨振的接济,他已经很难继续拥兵自重驻留在平壌一带了。

除非他从此以後真的Si心塌地效忠清虏,否则就只能从已经荒凉的北方以及荒废的平壌一带撤离,撤往情况稍好一些的南方就食了。

然而,他很不甘心。

既不甘心就此Si心塌地效忠清虏,也不甘心就此撤往南方,回到汉yAn城,然後眼睁睁被夺去兵权。

因为他很清楚,目前情况下就是他真的Si心塌地效忠清虏,清虏没有余力,也不可能会给他这样的人马提供多少粮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