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暗流(2 / 2)

明朝和唐宋是不一样的社会。

在大多数人的常识中,嫁妆都是女性个人所有,但从元朝开始,在明朝,就连嫁妆都是归夫家的。

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过去就是人家的人了,若是泰宁侯府不放人,就算是死了,连尸体你娘家人都看不到。

当然,那是对普通人家,对于李显穆这种权势如此煊赫的人,泰宁侯府还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但这世上各种阴诡手段,层出不穷。

张婉出身公府,对这些府中之事,最是清楚,以李氏如今的风头,明面上的针对自然是不敢的,但暗地里让人抑郁的手段,多的是,无声无息的死在府中,也不是不可能。

李显穆心中顿时繁杂思绪万千,这就是做事之难啊。

利益集团互相之间绑定的太深了,所以历次改革,才需要新的利益集团的人。

“还是不能见,但二姑娘还是要回护一下,过几天不是上元节吗?你邀请一些京中妇人,在府中建一个上元灯会,然后将二姑娘带在身边,表达一下重视,说一下我家中对女儿们的关注,震慑一下不轨的心思。”

张婉略沉吟了一下,“夫君,上元灯会上,你看我要不要说些什么,比如你隐晦的态度,这样直接对上、且完全不沟通,似乎也不太好,交友总比树敌强。”

李显穆顿了一下,“婉儿你说的有道理,上元灯会时,你就大概说这些,皇亲国戚深受皇恩,有世袭罔替的恩典,陛下岁岁赏赐、俸禄十倍于文官,又有大量的房产、田产、店铺,可谓是荣华富贵至极了。

所谓物极必反,正如烟花,绚烂过后便是死寂,该低调的时候便要低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若是能吃个千秋万岁,为何要短短时间之内,就把自己撑死呢?

大致如此,你到时看场合氛围,可自行修正,总之话,我已经说出去了,若是有人敢在风头上闹事,那便不要怪我不留情面了。”

张婉没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李显穆却又想到了镇守南京的大哥韩国公李芳。

自从魏国公和韩国公到了南京,如今大明勋贵便一分为二,京城中的勋贵在政治核心,而南方四大国公以及围绕在四大公爵身边的侯爵们,则另有一个中心。

双方自然依旧通婚,相对来说,因为距离过远,两京勋贵各自通婚比较多。

相比较李茂,李芳的几个儿子、女儿,基本上全都是和勋贵人家结亲,全都是公侯之家。

唯有李显穆的几个儿子、女儿,年龄还小。

这才一年时间,李显穆就隐隐约约的听到有风声,说金陵有八大家族,纵然是应天府尹办事,也要看这八大家族门房管事的脸色。

甚至整个南直隶乃至于江南都笼在八大家族之下。

即便是传言,但其威势以及权势,已经可想而知了。

这个传闻也是李显穆推行拆封南直隶的原因之一,打压大族,不管是文官士族、还是勋贵家族,都是一样的道理。

他略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要写封信,将此事安顿一下,万万不能自家门前起火,否则他也只能大义灭亲了。

李氏从永乐年间开始蓬勃发展,才二十多年,就已然发展成这样盘根错节的大族,若是再发展一百年、两百年,那时一旦改革,尽是亲朋故旧,怎么能推动的了?

这就是为何勋贵为什么不能承担大事,且越往后越堕落。

这就是为什么李显穆要建立文官政府,文官的确是有各种缺陷,但至少能不断的从底层提拔人才,这些人才总有那些出身于寒门,和先前的利益阶层没有大的接触,而且心中怀有理想的人,这些人就是改革的动力。

……

宣德元年初六。

百官重新开始上朝,按照朝廷规定,这次要上到初十,京城的官吏在正月十一,还有十天的假期,便是上元节,上元节是全年最盛大的节日,甚至在春节之上。

让许多人意外的是,并没有多少人上奏反对专款专用之事。

但朝廷之上的氛围却一点都不好,即便是再眼拙的人,也能看到一层层暗流在其中涌动。

现在不发作,只不过是为了之后能够更汹涌的发作而已。

无数的阴谋诡计,早就在其中酝酿。

大多数官员望向李显穆的目光都非常复杂,吏部尚书加内阁首辅,其权势之大,堪比宰相。

而这位宰相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砍向了贪腐之事。

其雷厉风行之姿,依旧如同往日,只是不知道最终会走向何方,又会抓到什么程度。

会用什么方式。

目前来看,至少李显穆还完全不想恢复大诰,这是让人尚且能够安慰的事。

若是李显穆真的准备恢复大诰,那他们可就真的要拼命了。

除非那些心中发虚的官员之外,朝廷上自然不缺乏干净的官员,尤其是那些新入朝的官员,他们其中有一多半都是心学学子,对李显穆天然就有极大的好感。

如今又见到李显穆在朝中的威势,以及对天下的关注,更是做梦都想要围在李显穆身边,为李显穆门下牛马走。

这两股势力,李显穆都看在眼中,他并没有太多表态,只是静静的按部就班的回答皇帝的问题,以及批阅诸部的奏章。

如今朝廷上诸事,该派出去的触手,他都已经派了出去,只等收获,以及稍后的出招。

朝野之间的暗流,也有他的一份推波助澜。

政斗,他一向是主动出手的。

朝廷上主要商议汇报的是拆分诸省之事,这一项内容推行的还算是很顺利,甘肃和辽宁的分省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

湖广涉及到的利益比较少,用了一个半月,也算是彻底处理结束,两湖的巡抚都已经上任。

唯有南直隶的拆分最麻烦,这里涉及到的高级官员太多,涉及到的利益纠葛也最多,尤其是留在应天府中的诸县,有人想要趁机划入其中,毕竟谁都能看出来,应天府日后的地位必然很高,甚至是按照省级来建立的。

王艮在其中做了很多努力,李显穆还特意给李芳写了信,让李芳协助一番王艮,否则王艮怕是寸步难行。

毕竟王艮可没有李显穆压服江南的底气以及权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