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350商量(2 / 2)

“唉,离收白菜还有两个来月呢。白菜收了你不得分分,还有三个多月的冬天呢,再说还有好几只鸡得喂,能够吃?”张桂芳盘算着消耗,问道。

众人意兴阑珊,又抽了两颗烟就散了。

帮着谷漫苍搞点白薯,不仅仅是帮着他家里度过难关,也是为谷漫苍前程考虑,因为过几年参加工作时候,很多重要的岗位都有一条默认的杠杠,家里有亲人在几年间去世的,不予通过……

“没事,两三天就好了。姜姐呢?今天没来?”唐植桐看姜烨的位置空着,问道。

“养胎扣工资吗?”唐植桐有点好奇的追问。

“谢谢大家。帮助满仓的事,丰俭由己。再过一阵子估计邮政、铁路都会禁止邮寄、携带粮食。眼下大家都不容易,等萝卜丰收的时候,如果大家伙有需要,我可以想想办法,帮着换成全国粮票。”唐植桐主动示好,也是为了把所有人拴在一根绳上。

“我也出点,就四斤吧。”路坚没说别的,给自己定了個量。

“妈,食堂里的菜可是带肉末的,要不是我和静文单位有办法,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啊。再说咱也不差这点钱,还不是为了能有口菜吃?您说对吧?”唐植桐乐呵呵的劝道。

回家的路上,唐植桐跟小王同学说了做口罩和面纱的事情。

看一下发生的时间,要么战乱、天灾导致田地荒芜、赤地千里,要么人口滋生取柴导致牛山濯濯。

北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凉意,仿佛在告诉唐植桐,冷空气即将来临。

多说一句,前两年北邮干部下放,不仅仅劳动,还肩负起了扶贫的责任,帮着李各庄百姓联系水泵并安装、挖水渠、引进苹果树苗、桃树苗,虽然目前果树还没有丰收,但等丰收后,当地百姓就会连续十多年担着水果前来致谢……

“我也出四斤。”窦永昌紧接着承诺道。

趁现在还能平价买就平价买,后面这种价格的菜只会越来越少,省下点空间里的菜,到时候就能翻倍涨价往外出了……

“那得多贵?一个菜就一勺,好几分钱,能买两斤菜了。”张桂芳有点心疼钱。

“哎,要不咱们从食堂往家里打菜?不过我们单位食堂下午不做菜,想打只能中午打了放着。”王静文将一切看在眼里,在婆婆和丈夫商量妥当后才开口。

“那行吧。”听儿子都说到这个份上,张桂芳才勉强答应下来。

唐植桐没有去打扰小王同学工作,而是凭借着学生证办了借阅卡,去了阅览室。

“你这孩子,不买吃啥?”张桂芳不满的嘟囔着。

“行,行,你说了算。”张桂芳觉得儿子说的在理,自己天天排长队,也不见得能买到菜。

“这个扣啥工资?谁家还没个怀孕的时候?”小王同学对此早习以为常。

唐植桐慢悠悠的骑着自行车往回赶,回去的路上还在琢磨扶贫的事。

“身体不大舒服,在家养胎呢。”小王同学随口答道,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

“这不很正常吗?现在鼓励生育,姜姐可是在为国家培养接班人呢!”小王同学感受到了丈夫言语里酸酸的,白了他一眼,说道。

“不是说晚上不回家吃饭吗?”小王同学看到唐植桐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惊喜。

沙尘暴的历史由来已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有不少学者认为与什么冰川气候有关,唐植桐不精于此道,不敢妄下断言,但他认为跟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

院子里,几株枝繁茂密的柳树依旧摇曳着它们的枝条,叶子在风的吹拂下轻轻颤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受苦受难的人太多,唐植桐救不过来,何况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满身软肋?

“那我也出点,明天就去换粮票。”罗志平心里也不痛快,将烟屁股怼在地上用力捻几下。

现在邮电学院管的还没有那么严格,虽然不予兑换全国粮票,但兑换本地粮票还是不难的,只要有正当理由,像什么出去游玩、找同学玩等等,都可以兑换,到时候会在饭卡上打上对应份量的孔。

食堂里的菜贵不贵,要看怎么算。

“你手这是磨破了?不是给你带手套了吗?”小王同学的语气从惊喜变成了心疼,夹杂着一些责怪。

“哎?这倒是个办法!明天我就从食堂打菜往回带。”唐植桐眼前一亮,把这茬给忘了,居民没有了供应,但很多单位有自己的直供渠道,目前还没断顿。

“得嘞,我那我就凑合着做吧。这种豆腐多钱一斤?”唐植桐没法挑拣,伸手捏了一小块,往嘴里填,总得知道是什么味,才好下手。

唐植桐前面问谷漫苍树叶的时候,就已经很明显站在了谷漫苍那边。

唐植桐来到北图的时候,小王同学还没有下班。

浏览下标题,然后认真学习精神。

“就这种色道,听说是掺了豆饼。就这还不好买,差点没买到,凑合着吃吧。”张桂芳回道。

“那感情好,我也出四斤。”史怀安痛快的说道。

回到屋里,唐植桐放下挎包,洗了手,准备去做菜的时候,看到豆腐傻眼了。

“那我也出四斤吧。”方庆亮想多出一点,但这种事、这种时候,都是同样远近的关系,他不方便带这个头,只不过他决定私下再在经济方面帮衬着点谷漫苍。

唐植桐劝完张桂芳,转身皱着眉头做豆腐。

这豆腐质量摆在这,怎么做都是难为厨子,唐植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洗了一把香椿咸菜,切碎,掺上些料油,拌豆腐吃得了。